公司动态

学习黄酒行业前辈王阿牛先生

日期:2025-10-10 14:31

王阿牛先生是绍兴黄酒行业的前辈,曾担任绍兴酿酒总公司党委副书记,东风酒厂党支部书记等职。他出生于1925年,于2022年去世,今年诞辰100周年。
1952年-1954年间,王阿牛先生曾在鉴湖酒坊工作过两年,他的精神也是鉴湖酒坊的财富,因此很有必要写这篇文章,来学习他的精神,更好地推动我们鉴湖酒坊提倡的“三个法宝”“四个留给”和“六个先行”规范的实施,努力将鉴湖酒坊打造成为“中国黄酒第一坊”。
首先,学习王阿牛先生超级勤奋的精神。王老的超级勤奋,体现在他所担任的各个时期岗位上,无论职位高低,困难多大,但他总能克服消极因素,一直往前。如17岁入行东浦的汤源源茂记酒坊时,他笑称做的是“三壶先生”:早上拿茶壶、中午捧酒壶、晚上到夜壶。每天早上帮老板和“酒头脑”准备好茶壶,那时候烧水用柴的,他就很早起床劈柴烧水;中午帮他们吊好老酒,放好酒壶;晚上帮他们端好夜壶,做好清理卫生工作。虽然学徒工作十分繁琐辛苦,还经常要被老板骂,但是他向上发展的精神没有丢,一直想着学习酿酒技术。
果然第二年,他有机会进入了沈裕华酒厂,跟着堂哥王阿仙学酿酒。他每天洗200个酒坛、挑200个酒坛,又偷偷地学习开耙技术。除了这些工作,他继续为“酒头脑”做好服务,帮他们吊好老酒,另外早上背着老板的儿子女儿去东浦热诚学校上学。在沈裕华酒厂十年,他说有心酸的经历,但回过头看看也是值得的,没有那些年的艰辛付出,就不能学到这么多的东西,那段工作生涯让他坚韧不拔、吃苦耐劳,学会吃亏,学会做人。
从1952年进入国营云集酒厂工作,直到1991年从东风酒厂退休,39年时间里他的职位从车间管理员、副厂长、支部书记到总厂副书记,但都带头干在前面。他说我的职务变了,但工作作风仍旧没有变。每天到生产车间里去,与工人同甘共苦,同劳动,与工人一起商讨酿制黄酒的技术。1983年1月1日的《浙江工人报》曾刊登过一篇《王阿牛上班记》,生动展示了一位勤劳的基层干部工作状态,至今看了仍令人深受教育。而我们鉴湖酒坊倡导“六个先行”(每天工作计划先行,每次活动方案先行,请假外出手续先行,财物动用报告先行,阶段结束总结先行,权力动用制度先行),就是要促使每位员工成为勤劳的人,成为自驱力强的人,从而推动工作前进。
其次,学习王阿牛先生不断学习的精神。人与人之间的区别,第一个是勤奋,或者说积极主动,第二个是会思考,或者说是学习力,后者对人的进步产生作用更大。王阿牛先生的工作,也是平常的工作,他的经历,也是非常普通:出生于普通的家庭,只读过三年私塾,但他可以说是黄酒行业留下笔记最多的人,他一生留下了105本笔记,有1000多万字。他说只要见到自己感觉新鲜、对提高酿酒技术和领导管理有帮助的内容,他就随手把它记下来。通过记录,原来认识后来忘记的字重新认识了,原来不认识的字也逐渐认识了。通过记录他人介绍的好做法、好经验,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与经验,这都为他整理编写各类书籍打下了基础。
其次,学习王阿牛先生不断学习的精神。人与人之间的区别,第一个是勤奋,或者说积极主动,第二个是会思考,或者说是学习力,后者对人的进步产生作用更大。王阿牛先生的工作,也是平常的工作,他的经历,也是非常普通:出生于普通的家庭,只读过三年私塾,但他可以说是黄酒行业留下笔记最多的人,他一生留下了105本笔记,有1000多万字。他说只要见到自己感觉新鲜、对提高酿酒技术和领导管理有帮助的内容,他就随手把它记下来。通过记录,原来认识后来忘记的字重新认识了,原来不认识的字也逐渐认识了。通过记录他人介绍的好做法、好经验,以及自己的工作体会与经验,这都为他整理编写各类书籍打下了基础。
王阿牛先生不断学习的精神,还应该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,不断地改革酿酒工艺。如原来黄酒浸米工序都是用大缸,人工挑、抬、背糯米倒入缸内,他改进后大缸浸米向铁板浸米过渡,并改用机器和管道输送糯米,大大节省了劳力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又如原先绍兴酒制作麦曲,先是将小麦破碎加水拌匀后,再用稻草包培养而成。1972年,王阿牛等开始采用“闹”箱曲,也就是用脚踏曲成块,然后堆叠培养,这一工艺改进十分方便,曲块质量也好。除了改进黄酒工艺方面,他另外还学习建筑学,设计图纸建造厂房等。
胡适曾说过,做学问要在不疑处疑。教育家陈鹤琴也说过,人人有学问,处处有真知。人与人的差别,就是体现在思考力上,能够在其他人熟视无睹的事物上看出问题,发现规律,从而解决问题。王阿牛先生勤做笔记的习惯,就是思考力和学习力的体现,这就是人性中可贵的求真精神和创新精神。现在我们鉴湖酒坊正在打造工业旅游的标杆,打造“中国黄酒第一坊”,面临的许多问题都是新的,因此太需要王阿牛式的创新精神来解决。
再次,学习王阿牛先生大公无私的精神。看了王阿牛先生回忆录这本书,让人感动的还有他的正直和无私,这与我们鉴湖酒坊目前倡导的“三个法宝”(干部带头、大公无私、明辨是非)和“四个留给”(把更好的产品留给市场、把更佳的环境留给客户、把更舒适的条件留给职工、把更棘手的问题留给自己)不谋而合。进入云集酒厂后,他开始担任管理岗位,他说当领导体会到一点: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事情,领导必须首先做到;凡是要求群众不能做的事情,领导自己一定不做。我们做领导的绝不把职权当作特权,不揩公家一点油,不谋私利,不搞特殊。
他举了一个例子,在80年代“开后门”成风的日子里,不少他的亲戚因为家里养猪,经常来找他“开后门”买酒糟做猪饲料。但他除了把全厂职工统一平均分配的一份酒糟卖给他们之外,其他一概婉言谢绝。又如他的妻子是个家庭妇女,身体健康,还识字,又是国家供应户,当时许多人劝他把她安排到厂里当家属工,但王阿牛对这种劝说总是摇摇头谢绝。他经常回答他们:“我不能这样搞,我不能带这个头。”他的回答总让家属埋怨,说他“何必介做筋骨”,但他有他的“是非明辨”,厂里需要的人有限,没有工作的职工教师不少,作为领导,应该先让比较困难的职工来厂做家属工。1978年,厂里有2%的职工可以按政策升级调整工资,那时全厂职工一致提议给他加一级,但他推掉了,他说大家的心意是好的,但国家给酒厂调整工资的名额有限,应该让给其他同志。
王阿牛先生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,决不盛气凌人,不训斥工人。他说我是工人出身,是靠党培养出来的干部,不能忘了工人的本色,关心好群众生活,搞好集体福利,这是理所当然要做的事情。在厂里,他与职工一样排队食堂打饭,从来不开口留菜,生活上与职工一律平等,几十年来没有破例。这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,与职工同甘共苦的好处是更能激发全体职工的奋斗精神。
最后,学习王阿牛先生心怀大爱的精神。王阿牛先生作为一名酒厂的负责人,关心的不仅是本厂的事情,而是心怀大爱为行业和社会做贡献,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。第一件事是推动《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》的出台。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,有36条大小溪流注入湖中,鉴湖水域植被茂盛,山体多砂石岩层,水流经过层层过滤,清澈甘洌。千百年来,酿造绍兴黄酒靠的是鉴湖水。
但是,到了80年代,随着工农业发展的加快,鉴湖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。1983年,王阿牛担任浙江省政协委员,提交了《酿酒工业如何进一步发展》的提案,其中主要说到鉴湖水的保护。他的提案也得到了众多委员的支持,认为保护鉴湖水很重要,并一起在提案上签名。1988年,浙江省颁布了《浙江省鉴湖水域保护条例》,绍兴市、县人民政府也相继出台规定,依法保护鉴湖水。有了这部条例,让绍兴的母亲湖更加清澈,这背后我们不能忘记背后王阿牛先生的付出。
第二件事情是传授技艺,培养人才。在酒厂工作期间,他培养了潘兴祥、陈宝良、高秀水、鲁长华等一批优秀的酿酒师,这些酿酒师对绍兴黄酒的传承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。王阿牛说,除了培养自己厂里的员工酿酒,还希望把自己的经验教给更多酿酒师傅,所以他早年就经常去酿酒技术培训班上课。在绍兴市、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的培训班上,他就把自己编写的资料作为讲义与他们分享。早在1979年,为提高绍兴乡镇酒厂的酿酒技术,他给各乡镇酒厂的开耙师傅授课,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。后来,他的培训工作开展到全省甚至全国,除了在培训班讲课,他还经常到各酒厂现场亲自教。这种摒弃门户之见的做法,正体现了他的大爱,不仅为所在的单位做贡献,还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贡献。而他的这种品质,正是我们当今所需要的,也是我们鉴湖酒坊所需要的,不仅把酒坊建设成为环境美、品质高、效益好的企业,还力所能及为社会做出贡献,近些年来我们策划发起成立“鉴湖环保公益基金”,协助开设“校园黄酒研学馆”,编写《绍兴黄酒文化资源概述》《鉴湖酒坊有意思》等书籍,希望为消费者、为黄酒行业做出更大的贡献,这也是继承王阿牛老先生的大爱精神。






浙ICP备2024110817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