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动态

写在“鉴湖一曲酒”上市之际

日期:2024-11-15 09:10

近日,鉴湖酒坊新品“鉴湖一曲酒”正式上市,这是绍兴黄酒界的一件幸事,因为它不仅是一款高品质的酒,高年份、纯手工、天然本色;它还是一款高颜值的文化酒,代表绍兴鉴湖悠久的文化和深厚的底蕴。绍兴古称会稽,它的自然美景,可以用“稽山鉴水”来概括。汉顺帝永和五年,会稽太守马臻筑镜湖,在会稽、山阴两县界。鉴湖建成后,绍兴北部的平原,成为真正的鱼米之乡,鉴湖水也成为绍兴黄酒酿制的最佳原料水。原始的鉴湖,烟波浩渺,风光如画,水域面积相当于今天三十多个西湖。鉴湖秀丽的风景吸引历代文人赏景探幽,吟诗弄赋。可以说,鉴湖是绍兴的母亲湖,没有鉴湖,就没有现在的绍兴。鉴湖同样是世界文化遗产,是世界诗歌的第一湖,名酒的第一湖。而鉴湖酒坊所在的鉴湖第一曲,当之无愧为“风水第一曲、诗歌第一曲和酿酒第一曲”。
风水第一曲
少小离家老大回,乡音无改鬓毛衰。儿童相见不相识,笑问客从何处来。
离别家乡岁月多,近来人事丰消磨。惟有门前镜湖水,春风不改旧时波。
这是唐朝诗人贺知章的《回乡偶书二首》诗,可谓是家喻户,妇孺皆知。而这些诗歌写作的地点,就是贺知章的封地——鉴湖第一曲,历代的风水宝地。
唐天宝三年(744),贺知章以道士身份告老还乡。他深爱鉴湖风光,唐玄宗钦赐十里湖塘前一段古鉴湖,即“鉴湖第一曲”给他作“放生池”,并建“一曲亭”,以示褒荣。然而,贺知章回乡后不到二年就仙逝了。他去世后,湖塘先民尊他为“贺大明王”,并兴建“贺监祠”以示纪念,兴建时,在开挖地基中挖出了一根巨骨,足足有七尺长。于是,贺监祠又名“七尺庙”。
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,文科状元诸大绶有题记曰:“鉴湖第一社神为贺监子,越人重贺公之知退,以赐鉴湖一曲,为荣其五子,皆有功德于乡人,至今思之不忘,把其子皆为社神。”据记载,七尺庙门口还悬挂“鉴湖第一社”匾额,系明代状元诸大授所书。山门前有一楹联,曰:“湖上菱歌,门前渔唱;十里稻香,半村酒熟。”生动地反映了明清时期鉴湖酒业兴旺的面貌。
鉴湖酒坊就位于七尺庙的边上,会稽山脉古城溪的注入口,这里水面宽阔,自然风光绝佳,西边还有千年古桥跨湖桥,历史底蕴深厚,不愧为风水第一曲。
诗歌第一曲
有一条路,虽没有路牌,却是400余位唐代诗人用1300多首诗歌铺就的翰墨诗情长廊,这条路就是“浙东唐诗之路”,绍兴正是“浙东唐诗之路”的概念首倡地和精华主阵地。而“诗路”的绍兴起点,便在鉴湖。在前来鉴湖朝圣的队伍中,几乎囊括了唐代的诗坛名士,孟浩然、贺知章、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……。因此,绍兴作为“唐人的诗与远方”则是当之无愧,而将镜湖称作是“诗路的基石与焦点”,便是实至名归。
在唐朝,无数文人墨客纷纷涌向浙东。他们翩然而至,赏游怀古,拜谒行卷,吟诗作赋,佳作如云,其中,最为有名的为贺知章与李白的佳话。天宝初,贺知章病,梦游帝居,数日寤,乃请为道士,还乡里,诏许之,以宅为千秋观而居。又求周宫湖数顷为放生池,有诏赐镜湖剡川一曲。闻讯贺知章即将告老还乡,李白深情难舍,写下了一首《送贺宾客归越》。诗云:镜湖流水漾清波,狂客归舟逸兴多。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黄庭换白鹅。诗中表达了他对贺知章的情谊和后会有期的心愿。
贺知章回乡不到一年,仙逝道山,由于山高水阔,李白并不知道。他在747年来到越中,特地到鉴湖道士庄寻访贺知章,然而贺知章去世已经一年多了。李白怀着惆怅的心情,写下了《访贺监不遇》:欲向江东去,定将谁举杯?稽山无贺老,却棹酒船回。
对贺知章的深深怀念,李白又有《对酒忆贺监二首》:四明有狂客,风流贺季真。长安一相见,呼我谪仙人。昔好杯中物,翻为松下尘。金龟换酒处,却忆泪沾巾。狂客归四明,山阴道士迎。敕赐镜湖水,为君台沼荣。人亡余故宅,空有荷花生。念此杳如梦,凄然伤我情。
而写鉴湖诗歌有名的还有陆游,因其大半生的时间生活在鉴湖边,描写鉴湖风光的诗歌,比任何一个诗人都丰富,将越中山水文化在晋、唐的基础上发展出另一个高峰。他深深地热爱着镜湖山水:千金无需买画图,我以长歌歌鉴湖。鉴湖的风光,多姿多彩,让诗人看不够,写不尽。每一个清晨和夜晚,鉴湖都让诗人有新的发现。
2001年5月,邹志方、李越明、鲁新潮选编《历代诗人咏鉴湖》,诗集以作者所处朝代先后为序,选录自南朝宋至清末200余位诗人的500余首诗词汇为一册。鉴湖是诗歌的富矿,鉴湖酒坊所在的鉴湖一曲,同样享受了诗歌第一曲的美誉。 
酿酒第一曲
酿酒首要的条件是有好水,绍兴酿酒业同样如此。清浙江巡抚梁章钜曾言:盖山阴、会稽之间,水最宜酒,易地则不能为良,故他府皆有绍兴人如法制酿,而水既不同,味即远逊。事实上,历代都有人想 仿制绍兴黄酒,但与绍兴酒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大。而据《绍兴酒文化》一书记述:鉴湖有三曲,第一曲是湖塘、古城口;第二曲是蔡山桥、型塘口、阮社、双梅;第三曲是行牌桥,漓渚港向钟堰庙转入青甸湖直至东浦、大树江。这三曲地带都是水乡,又多竹林,气候温和湿润,是良好的酿酒区域。
取水于鉴湖之畔,又得漕运之便利,选址鉴湖第一曲的章万润酒坊几经父子易代,生生不息。在民国时期,酒坊产量达到了鼎盛时期。据《中国实业志》(1933年版)载,当时绍兴年产300缸以上酒坊68户,其中湖塘章万润、叶万源,阮社茅大升分别为2910缸、2300缸、2570缸。
三伏制药,八月踏曲,立冬浸米,冬至开耙,立春封坛。成于鉴湖,感恩鉴湖,鉴湖酒坊的酿酒人至今保留着手工酿酒的非遗传承,恪守300年来“一冬酿一酒”的传统,从酒药、曲麦制作到浸米、发酵、开耙等,所用器具均为瓦缸、酒坛、木耙、蒸桶,自然发酵。即使销量再好,酒坊也无法再扩大产量,全手工流程与机械化生产完全不同,匠心是无可替代的,每一滴好酒都是心血结晶。
鉴湖牌绍兴酒为中国黄酒行业首个注册商标,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就有鉴湖酒的身影,鉴湖长春酒还被评为“全国八大名酒”之一,与茅台、西凤、汾酒、泸州老窖等齐名。1959年,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庆,鉴湖长春酒又荣登国宴,成为第一代国宴黄酒。
2019年,鉴湖酒坊因厂址没变、厂方没变、工艺没变、品牌没变,列入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中,这个诞生于清雍正年间的“活石化”,成为全国黄酒行业唯一的工业遗产,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黄酒第一坊。正如钱科峰先生撰文写道:鉴湖酒坊是一部活着的酿酒史,是一部黄酒的线装书,它用一景一物、一砖一瓦记载着清代以来的酒乡盛况,记述着鉴湖水出佳酿的真实历史。走走看看,这里到处都是酿酒的传奇。


 
浙ICP备2024110817号-1